结束“神隐” 习近平即将现身讨论重大事项

习近平不日将现身,结束北戴河休假以来的“神隐”模式(图源:VCG)

自从中国政治进入北戴河时间,习近平和中共高层便进入“神隐”模式,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期间短暂现身接见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外,包括习近平在内的其他政治局常委均未见露面,或只是“只闻其声,不见其人”。

不过,习近平的“神隐”模式或将终结,不日将重新回到镜头中。

据中共官媒新华社北京时间8月13日报道,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,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(Mahathir Mohamad)将于8月17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马哈蒂尔访华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面邀请,而非习近平。这从外交礼仪上来说是对等的,因为马哈蒂尔是政府总理,并非马来西亚国家元首。

不过,鉴于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关键节点国家,加之马哈蒂尔本人的政治声望以及“一带一路”近期在马遭受挫折的事实,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接见马哈蒂尔,着手商讨解决外交难题,似也在情理之中。

而随着习近平现身幕前,中国政治将重回轨道。近期笼罩在北戴河会议上的诡秘政治氛围,届时将一扫而光。

“一带一路”在马来西亚的两个工程项目遇挫料将是两人商讨的重点。综合媒体8月13日报道,马哈蒂尔访华前夕接受美国美联社专访时透露,会寻求取消由前任政府批准的两项中资基建项目,包括去年已动工的东海岸铁路以及两条能源管道合作项目,涉及逾200亿美元资金。

这两项耗资巨大的基建项目被视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东南亚的标志性项目和重大成果。

作为习近平外交战略的重要环节,“一带一路”近年推行起来颇遭波折。2016年,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租给中国企业99年,引发斯里兰卡国内和西方关于斯政府出卖主权批评声浪;近期,巴基斯坦出现债务危机风险,也有分析把责任归咎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,并指中国输出债务经济模式。

实际上,西方舆论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颇有偏见,更有西方媒体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比作“马歇尔计划”(Marshall Plan),即美国在1948年至1952年期间帮助重建西欧的旗舰援助计划。而马歇尔计划被视为冷战的开端。他们担心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将成为中国的一件地缘政治工具,打造一个受益国联盟同西方对抗。

习近平本人对此予以否认,他说:“‘一带一路’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,它既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,也不是什么中国的图谋。”

有分析也指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实施中遵循通过对话与合作实现共同增长的原则,它接纳各种文明,因而比马歇尔计划更具包容性。而所谓对对象国在安全和军事方面的潜在影响,也往往只是捕风捉影的猜测。

不过,在中国国内,围绕着包括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内的高调的外交动作是否应为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负重要责任,近日来在舆论场上引发广泛讨论。

因此,本次习近平或将现身与马哈蒂尔进行会见,中马两国就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展开的外交博弈,可能是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,外界对中国政经外交各领域走向的一个观察窗口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